fjrigjwwe9r0t_Info:InfoContent 出版业的发展趋势
信息爆炸使得传统出版无法记载和传播如此海量的信息,因此替代产品的出现已成为必然。技术提供商追逐内容的本质,决定了其向内容提供商转型的必然性,成为出版业的潜在进入者,这在电信、互联网等领域已表现得十分明显。另外,目前出版产业链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出版业从作者到读者之间有一个很长的链条,作者→出版社→印刷厂→仓库→物流→经销商→零售商→读者。现在产业链已经大大缩短,数字化的产业链不需要经过印刷厂、仓库、物流、经销商、零售商就可以到达读者手里。
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出版社的出路在哪里?我认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做出版物向做数字化内容转变。 现在出版业的业务都是以产品为中心,研发、生产、销售的都是一个个的产品,如一本书、一本刊、一张光盘等等。实际上,以产品为中心是很难深度地满足读者个性化、多样化和主动性的需求,只有把做出版物变成做内容,才有可能经过内容的重组来为各种不同需求的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第二,从内容生产转变到资源集成。 现在,每个出版社都在各自做各自的内容,这种生产方式是分散的。实际上,读者需要的内容是很广泛的,并不是只针对某个出版社。就像买商品,为了方便我们更趋向于去超市,而不是小商店。对于读者也一样,他希望我们提供的是一种集成内容,而不是每个出版社分散的内容。也就是说,我们应该有一个集成的内容服务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每一位读者进去后,都能够读到所有出版社的内容,这才具有最大的社会意义。
第三,从出版商变成服务商。 现在,并不是说一本书生产出来之后入仓库,然后再发到经销商手里我们的任务就完成了,实际上我们更多的是要对读者开展持续性的服务。
第四,出版业要向数字化内容的服务业转变。
数字出版的基本信息系统
对于数字出版来讲必须要有新系统进行支持,基本信息系统有三类:协同创作平台、内容生产与管理平台、内容运营服务平台。
协同创作平台 作者、审稿专家、编辑在网上的一个虚拟工作区中协同工作,进行实时沟通。传统的出版业务流程在组稿阶段需要很长时间,有了协同创作平台,可以缩短组稿时间并提高书稿质量。
内容生产与管理平台 内容结构化处理的目的是为了一鱼多吃,一个内容可以应用在多个相同或不同载体的产品和服务中。传统的出版业,生产过程中尽管用电脑排版,但排出来之后除了出软片用,最多也就是再做一本电子书,此后文档的用途就很少了。内容结构化可以使我们做的内容变成不同的产品和服务,这样就大大减少了内容创建与维护的成本。同时在修改的时候,只需修改它的内容源头,而不需要修改每一个产品中的每一个地方,这就增加了内容的精确性。
现在图书出版过程中的内容都是非结构化的内容,非结构化内容的特点是内容和表现形式捆绑在一起。比如排版文件中排版命令和内容是混在一起的,这样的排版文件就不可能做网络发布,如果要做别的产品,就必须重做。结构化的内容,内容与版式是分离的,也就是说内容可以通过不同的模板生成不同的产品和服务。
结构化的内容,经过可重用单元的元数据标注后进入内容管理系统集中管理,可以便捷地查找到需要的内容对读者进行个性化定制服务,并且建立起了内容之间的关联,可以为读者提供更丰富多彩的服务。
内容运营服务平台 运营服务平台建设是数字化内容实现盈利的基础,现在大家都在探讨未来出版业的商业模式,实际上未来的商业模式更多的是建立在运营服务平台上实现的。出版社的网站其实就是运营服务平台的组成部分。在运营服务平台上,必须实现知识内容的关联,要为读者主动推送内容,要实现个性化服务,实现跨出版商横向的资源整合。
高教社的实践与探索
第一,教学资源库的资源建设。 高教社从2002年开始建了很多学科资源库,这些资源库共同的特点是形象化、多媒体、交互性、结构化。
第二,内容管理系统建设。首先制定了高教社内容结构化和内容元数据标准,然后内容管理系统在今年4月上线。通过内容管理系统实现了图书的自动排版、网络同步发布,以及同步生成第二代电子书。
第一代电子书还是以产品为中心,读者看到的还是一本本书,只不过放到了不同的载体上。第二代电子书有了更多的功能,比如读者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一个知识点读不懂,系统可以主动推送与这个知识点相关的多种媒体的内容。读者还可以定制这些内容,把自己的基本信息输入系统,如读者层次、对媒体的喜好、对应用类型的选择等,那么电子书将会为读者提供他喜欢的内容。
第三,数字化内容运营服务平台建设。 高教社开发了4A网络教学平台,安装在各个学校,为学校的数字化教学、混合式教学提供了数字化内容服务平台。4A网络教学平台也安装在高教社的各个课程网站中,目前学生通过学习卡登陆课程网站进行学习的人数将近150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