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出击,从小心谨慎到大胆自信,从一味砸钱到小范围持续赢利……出版集团的数字出版发展之路在短短几年间实现了快速的跨越。建立海量的资源数据库、建设全国范围的在线教育网站、推出基于优质内容的各色电子阅读器、开发电子书包等电子教育终端设备、与三大电信运营商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搭建不同的数字化运营和交易平台等等,这些在数字出版各个方面不断取得的成果中,很多在一两年前还停留在口头和纸面上,如今一一成了现实。 在找到、确定自己在数字出版不同方向发力的过程中,很多出版集团为了更好的促进数字出版发展,还纷纷成立了专门的数字出版公司,以实现集团范围内数字出版的集约化、专业化经营。尽管对于这个做法尚存疑义,但是由于思想认识到位,体制机制灵活加上资金充裕,大部分数字出版公司在成立后很短的时间内就迸发出强大的活力,成为各集团数字出版发展的主力军。 在充分肯定这些成绩的同时,我们仍然不能下结论说,各出版集团的数字出版已经迈向了康庄大道。事实上,在数字出版产业中,以出版集团为代表的传统出版商仍然处于边缘地带,所贡献的产值也相当有限或尚未体现。在与信息产业交融的过程中,传统出版商的地位虽然有所提升,但依然处于弱势。充分利用政策优势加快改革,转变观念跳出出版做数字出版,专注内容提升技术或许是出版集团在未来数字出版阵地中扭转形势、提升地位的良策。此外,人才和团队的建设、内部的同质化竞争、找准找好项目不盲目投资、进一步进行体制机制改革、数字版权混乱等等,也是各集团在数字出版未来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万事开头难。好在,各个出版集团正走过开始的懵懂阶段,逐渐对数字出版发展形势有了各自的判断,正从当初的借场唱戏,发展到自己组班子搭戏台了。我们期待,有更多精彩的曲目上演。
观点采撷 周锡培(中国出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目前各大出版集团公司和出版机构,纷纷成立独立的数字出版公司,主要是出于两个目的:一是企业运作更加灵活,便于独立考核;二是从人才扩编、招聘和业务开展上更加灵活。 林清发(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编辑):从内容和技术的主体看,人才仍是制约数字出版发展的关键因素,特别是既懂出版又懂技术研发的人才。 商业运营非常重要,没有效益的运营将危及数字出版的可持续发展。 翁铭泽(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发行中心总经理、上海数字世纪网络有限公司总经理):在数字出版形成很好的商业模式的过程中,我相信作为内容提供商的出版单位至少能获得应该获得的利益,因为市场经济各个环节的贡献和获取一定是按照市场价值规律来分配的。只有这样,传统出版单位才能花更多的资源和精力从事数字出版,也只有当出版单位对内容进行更多的关注和开发,数字产品整个市场才会发展得更快更兴旺。未来,传统出版单位应该是大有所为的,关键是想不想作为,只要有作为,就会有地位,就不会是弱势。 黄海晖(广东省出版集团数字出版有限公司总经理):我一直认为,数字出版不是一个突然冒出来的产业,而是信息产业的一部分。新媒体市场早就存在,我们要进入,更多的是和技术提供商、通信运营商、网络平台商展开竞争,这种竞争往往不在一个数量级上。 宋吉述(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数字化中心主任、江苏凤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数字出版内容非常丰富,很多领域都远远超出了我们传统出版范围。从某种程度上讲,当前数字化出版所含有IT 企业的基因更多。对于这样一种有独特运作规律的产业,由专门公司来运作,会有一定的优势。但前提是这种公司必须学会按照互联网的基本规律来运作。转变观念,大胆革新,才能真正成为数字出版的主体。 张赛加(四川数字出版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非常不同,其对内容有海量需求,这个特点使数字出版有集约化经营的需要。目前单个出版社的资源、技术都比较有限,人才也比较缺乏,运筹上困难大,所以很多集团选择在这个阶段成立专门的公司来规划发展数字出版。 程国重(长江出版传媒集团数字出版公司总经理):新的技术、新的业态,总会带来行业的变革,传统出版社并非注定就是数字出版的主体。 陈钢(山东出版集团明天传媒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造成这种弱势地位的原因有很多,但从出版自身来看,对技术重视不够是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还认识不到这一点的话,这种局面是改变不了的。 北方联合出版传媒:实施出版集团内容资源集约运营,关键在于确立数字出版经营运作模式;发挥“1+1>2”的整合经营效应;具有更大经营增值服务能力;形成对内部现有内容资源经营收益的分享方式。
中国出版集团 打造中国数字出版首善门户 发展目标:在数字出版业务上,资源整合统一管理,研发整合统一规划,成果整合形成系列,通过集约经营壮大整体实力,实现集团数字资源的市场收益共享、融资收益共享、政府收益共享、集团收益共享、未来收益共享,最终实现集团公司和成员单位的利益统一体,推动集团的数字化工作共同发展。 周锡培:自2002 年中国出版集团成立以来,就集中力量,突出重点,统筹兼顾,不断加大对信息化、数字化的投入力度。一方面大力挖掘、整理数字出版资源,完善各类大型数据库,实现数字出版产品化;另一方面通过成立中国出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改变机制和体制,充分利用集团的政策优势和资金优势,积极探索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技术协作、共同发展的新模式,优化专业服务供给,降低成本和风险,产生增值效益。 8年多来,集团在信息化、数字化方面已累计投入2.3 亿元专项资金,其中大部分资金用于集团的数字资源建设和数字产品的研发上,一批重点数字出版项目的实施得到较充足的资金保障。如中国可供书目数据库及网上样本厅项目、辞书语料数据库、古籍语料数据库、百科术语数据库、多语种翻译数据库、海外报刊链接系统、海外图书采选系统以及《东方杂志》数据库、三联韬奋图书中心网店等。目前,这些项目的建设和开发不断推进,正在发挥重要作用。 当前集团公司正在全力打造中国出版集团出版资源总库,并以此为资源基础,逐步开展集成式按需印刷系统和中国数字出版网(大佳网)的建设与运营工作。被授予“国家信息化试点工程”称号、以“共建、共享、共赢”为原则、拟建设成为中国数字出版第一门户的大佳网门户与运营支撑平台建设已在今年5 月上线,提供统一用户管理、图书连载内容发布与管理、出版社专区、原创出版、定向投稿、内容检索、微博等功能,并计划用12 个月的时间,完成加工制作子平台、资源管理子平台开发,完善门户支撑子平台;实现内容加工、产品制作与发布、全流程资源管理,统一调度分发,并开通数字产品销售商务运营。未来大佳网将根据运作及市场反馈,修改、完善平台功能,充分体现出版行业第三方协同作业平台的价值,实现内容增值、载体全面、渠道多样的商业化运营模式,包括网络平台、移动终端、印刷出版等跨平台、多渠道的资源投送、产品销售、广告服务等产业链一条龙的服务,主要赢利点将体现在内容增值、广告服务和产品销售等方面。
时代出版传媒 主攻电子书包和数字化运营平台 发展目标:以“新媒体、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链”为方向,充分运用现代传媒技术,把全公司优质出版资源以及收购或合作的社会优质资源加以整合,通过网络平台及与各类硬件的嫁接,实现优质资源的多次增值。 林清发:近年来,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在数字出版的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在手机出版方面开通了校讯通家教助手彩信业务,协助家长解决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截至2011 年6 月,订阅数已达90 万。面向高考考生及其家长,开通了手机版2011 高考通讯,提供高考新闻资讯、高考放榜提示、高考志愿填报参考;同时根据高考时间段进行内容划分,为广大考生及其家长提供考试期间心理辅导、健康饮食等相关内容。2011 年6月推出《高考通讯》,当月订阅用户数量达8.7 万。还开通了高校招生历史分数查询系统,通过移动手机拨打12580 人工查询或拨打1259018 自动查询实时招考资讯、历史数据查询、动态热点分析推荐、录取分数分析咨询。手机动漫项目订阅数已达10 万,手机彩铃订阅数也已达10 万。 在应用出版方面,公司基于当前最流行的苹果应用程序和安卓应用程序,将公司海量的出版内容以及优质社会资源,嫁接到先进的移动多媒体终端机上,开发出适合不同群体的应用程序,目前已开发了近百种多媒体互动图书进入了App store。推出了时代名师智能学习机,旨在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公平化,均衡教育服务,尽可能地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到一流的教育。公司研发的无纸化教材项目被列为安徽省861 计划项目,现已获得阶段性成果。 在网络出版方面,开通了时代教育在线,该平台集优质教育资源为一身,融阅读、下载、点播、视听、互动、社区文化为一体,实现强大的网络覆盖能力,做增值服务。最近又开通了时代E 博网络平台、少儿多媒体阅读互动平台。 当前公司数字出版发展的主攻方向是电子书包和数字化运营平台。
上海世纪集团 打通产业链创建新运营模式 发展目标:一是研制完成和推广数字出版协同编纂与动态发布平台,实现编辑出版工作数字化和“一次采编,多态发布”的满足大规模个性化阅读需求的内容提供形式;二是初步建成由各专业出版资源库组成的统一的出版资源库,实现内容资源有序共享和按需重用;三是按照市场需要,不断推出基于专业分类的多款辞海悦读器;四是探索研发“电子书包”系统;五是探索新的数字出版商业模式,建立建设在“云计算”基础上的电子书网络集成收费平台,试点并推出在线专业信息数据库,提供专业解决方案,以及开拓其他新型数字出版产品。 翁铭泽:上海世纪很早就开始关注、研究、探索和发展数字出版。早在“十一五”之初就有计划地启动数字出版一期工程,并在当时的技术层面上提出了三个可行目标:一是建立通用性的协同编纂和动态出版系统,改变传统编纂出版流程,为批量、协同生产数字内容提供平台。这是数字出版的核心技术。二是建立高效的数字出版转档平台,主要解决将已经出版的海量内容资源转化为可以跨媒体发布、按需定制的结构化数字内容,打通产业转型的瓶颈。三是初步形成规模化的内容资源库,为用户提供数字化条件下的内容产品和知识服务。 经过一系列探索和创新,上海世纪有不少项目的效益正在日益显现。如:以易文网为主要平台,结合电子书制作,开展和推进内容资源及相关排版数字文档的收集与维护,已制作和发布网络电子书1 万余种,较为完整地保存集团版图书排版电子文档,初步形成了内容资源数字化维护的制度性工作机制;以2009 版《辞海》(缩印本)为突破口,推出了拥有自主品牌、掌握核心技术的电子阅读器“辞海悦读器”,进行了数字图书版权保护和商业模式方面的探索和实践;“工具书在线”是易文网的优势品牌,根据发展的需要,对其在内容资源和系统功能上都做了极大的调整和扩充,使查询更便捷,内容更专业。同时,新建一系列专题数据库,对一些非工具书类型但又具备很高查考价值的出版资源(如医学类、古籍类、经济学类、文化类、教材教辅类图书)以及专业期刊进行深度的数字化加工,现已形成了不同专题的书刊数据库。在图书智能添配系统方面,上海世纪发行中心与易文网共同开发的智能添配管控平台,最终目标是针对不同的销售模式得出不同品种的主配、添配及调配数量,用最小的库存得到最大的销售。系统通过对图书产品销售规律的模拟和预测,实现计算机自动化的精确的图书配送,提高了图书发行工作效率,而且也减轻了客户采购工作量,显现了良好效益。
南方出版传媒 打造“三大平台、一大基地” 发展目标:紧紧把握出版业的发展趋势,积极开展数字出版商业模式的探索,以数字化推动集团内容生产全流程、全方位升级,力争成为全国数字出版的领跑者。 黄海晖:南方出版传媒在全国较早成立了独立运营的数字出版公司,积极推出新媒体产品和服务,向市场要效益,努力探索数字出版的赢利模式。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公司在数字版权经营方面产生了稳定的收益;在移动媒体运营领域,与三大电信运营商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推出了“G3 书城”“3G 学堂”等成熟产品;在教育出版数字化领域,已经在“数字校园”框架下形成“网络教材”、“电子书包”、“家校通”等试点产品,与地方教育部门建立教育信息化全面合作关系,开展大规模试验与推广;在专业出版领域,“岭南文化数字平台”的一期工程“孙中山全媒体数据库”也将在年内正式上线,开始探索专业数据库出版的赢利模式。全集团2010 年在数字出版方面的销售收入超过3000万元。 基于对自身优劣势的判断,南方出版传媒提出未来将着重打造“三大平台、一大基地”:一是在大众出版方面,建设全媒体出版平台;二是在教育出版方面,建设教育信息化、数字化服务平台;三是在专业出版方面,建设特色资源库与数字复合出版平台;四是建设好广东国家级数字出版基地。
凤凰出版传媒 聚焦教育出版 发展目标:到“十二五”末,建立起覆盖主要产业板块、比较成熟完善的数字化管理与生产平台,实现数字出版产业化、规模化。在教育出版方面完成电子书包、数字化教材研发,取得较大推广与应用;在大众出版方面,通过自主发展、投资合作等方式,形成多家骨干数字出版企业。 宋吉述: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近两年数字出版的工作主要围绕教育出版展开: 一、建设凤凰版教材的官方服务网站——凤凰教育网。努力将网站打造成为教材权威信息的发布平台、教材配套教学资源的积聚平台、教材教者编者的交流平台。网站上线不到两年,累计访问量超过700 万,注册用户接近10 万。 二、重组全国性的教育资源网站——学科网。该网站有700 多万注册会员,其网校通产品覆盖了全国大量中学,在教育界有广泛影响。由于有着比较成熟的商业模式,学科网一直保持着比较好的发展。 三、开发了面向学生的学习类网站——凤凰学习网。凤凰学习网主要面向学生提供数字化学习资源,同时也是电子书包项目的重要网络、内容支撑平台。 四、启动了数字化教材的开发工作。目前,高中部分学科的数字化教材第一版已经开发完成,义务教育阶段的教材也将启动。数字化教材目前取得了很好的效益,秋季光盘版的发行量达到400 多万张,收益状况良好,网络版的赢利模式正在探寻中。 五、积极开拓电视教育领域。利用数字电视兴起的契机,从去年开始,我们已经有600 多集电视教育节目通过数字电视渠道播出,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收益。目前,正与电视渠道洽谈展开更深入的合作。 六、加强手持式终端设备的研发。计划与全球最大的电子纸生产厂商——台湾元太科技公司等企业联合成立电子书包公司,共同研发下一时代的教育终端设备。 未来集团的数字出版还是首先聚焦在教育出版方面。在网络方面,将以目前的学科网、凤凰教育网、凤凰学习网等为基础,覆盖互联网、电视网、移动网,分别向教师、学生提供服务。在网络建设的基础上,加强“电子书包”等终端设备的研发,形成与网络互动的局面。在内容方面,将以数字化教材为龙头,建设题库、教育视频库等资源库,对外实现多元化发布。在加强教育出版数字化的同时,集团将充分利用投资合作等方式,建设大众阅读平台。同时,坚持走多元化发展之路,积极开展游戏运营、信息服务、电子商务等方面业务。
长江出版传媒 做一流的数字内容提供商与全媒体服务商 发展目标:集团正在拟定数字出版战略发展规划,以一流的数字内容提供商与全媒体服务商为目标,利用信息化、数字化优化管理、重组流程、改善服务、提高产品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在教育数字出版与服务、网络原创与数字阅读、移动终端应用、动漫及网络游戏等领域发力,开拓现代出版新领域。力争在“十二五”末,数字出版业务的销售收入占总销售收入的比重超过15%。 程国重:集团创建了阅读门户网站现在网(www.cnxianzai.com),以网络原创和在线教育为特色,排名位于出版业网站前列。网站举办的“长江杯网络小说大赛”产生了广泛影响,近二十部参赛作品先后由长江文艺出版社、长江文艺杂志、芳草杂志等出版或发表。网络原创在现在网实现网上付费阅读,与移动、联通、电信等合作已经取得进展。“面向网络出版的语义增值业务平台开发”获2011 年武汉科技攻关计划项目。集团通过实施“图书网络推广计划”、“报刊网络互动计划”,推动书报刊出版单位、编辑向新媒体的转型,同时也为网站提供丰富的内容、专业的团队、广泛的影响。 积极推进数字内容资源库建设。入库数万种图书以及二十余种报刊电子版,并对图书版权档案、电子文件进行了整理,组织出版社开展出版合同中有关数字版权条款的修订、补充授权等工作。在合法授权的基础上,加强手机、数字阅读终端等新媒体产品研发。与移动运营商合作,创办了几份手机报,用户发展迅速。目前正积极寻求合作,探索开发基于苹果、安卓等系统的移动终端应用。 下一步,长江出版传媒集团将全面启动数字化学习平台和长江教育在线项目,整合推出移动终端阅读及网络在线营销等平台,筹建动漫网游公司壮大集团的动漫板块。
北方联合出版传媒 细分数字阅读市场与读者消费差异 发展目标:力争数字出版进入全国同行业第一阵营,在产业发展增量中显著体现数字出版的效益贡献率,实现从传统出版商到内容资源提供商转化提升的初级阶段,进入到内容资源提供商与内容和版权资源全媒体运营商并重发展的全新阶段。 北方联合出版传媒:“十一五”期间,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数字出版发展处于起步探索阶段。旗下各出版社普遍加大内容资源数字化和数字版权开发利用,促进与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等电信运营商和方正、中文在线等内容运营商的合作,出版经营活动借以扩展到手机阅读、移动阅读等多介质终端上,获得了进入数字化发展,扩展内容资源营收渠道等多方面的收益和经验。主要赢利点在于大众出版、教育出版、专业出版等内容资源,通过数字出版运营平台,实现经营收益。 “十二五”期间,数字出版成为集团加速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主线之一,是实现传统出版向现代出版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发展方向之一,也是建构从“线下”到“线上”全媒体、全流程、全覆盖产业布局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产业全面转型中,集团将坚定突出内容价值这一产业资源核心优势,不断增强出版主业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突出打造市场差异化发展、产品集中度和独特市场品牌价值。 现阶段北方联合出版传媒数字出版的主攻方向是细分数字阅读市场和读者消费差异,采取分众化经营方式,扩展数字出版营收。包括:统一规划建设数字内容出版资源数据库,构建以各出版社为基础,以公司专营数字化公司为主体的数字出版体系。稳固扩大电信运营商和内容运营商的良好合作,通过其强大的移动阅读平台和消费用户群体,实现内容资源的产出效益。创建集文字、图片等信息为一体的在线数据库出版模式,突出相关数字产品对专业用户需求的满足度和使用率。延伸进入到数字出版的上游环节,通过对相关数字产品的技术研发,创建由产品研发到最终销售为一体的数字出版完整产业链。介入数字版权的经营运作,向外扩充数字版权资源。
山东省出版集团 力争建立国家级手机出版基地 发展目标:山东出版集团已将数字出版上升到集团的战略层面“, 数字产业拉动”是集团未来五大战略之一。通过对内部资源和机构进行整合,打造自己的数字出版平台,并以此为依托,争取建立国家级手机出版基地,力争成为山东数字出版第一品牌和龙头基地。 陈钢:山东出版集团在数字出版上最大的成绩是集团上下对数字出版的重要性和进军数字出版的紧迫感有了高度一致的清醒认识,思想高度统一,这是今后搞好数字出版最重要的基础之一。目前集团所属单位中已有部分出版社通过不同形式开展了实质性的数字出版工作,如:部分数字资源上传苹果商店或数字出版平台、手机报的开发、教育课件的开发等,但赢利模式大多处于探索阶段。 计划建设的涵盖各层次教育内容的综合性网络教学资源平台一部分已基本搭建完成,并通过传统媒介形式进入中小学电话教育和远程教育,初步实现赢利。通过加大推广力度,可实现更好的效益。同时,集团计划建设的部分项目已分别入选山东省文化产业发展专项扶持基金和财政补贴重点项目。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通过深度挖掘《妈妈宝宝》杂志的内容资源及广告运营优势,结合其数字出版方面的优势,连续推出了《妈妈宝宝》iPhone 版、Android 版及iPad 版,采取用户免费下载的模式,通过广告实现收入,目前经过近2 个月的试运行,已经开始全面的广告招商。《妈妈宝宝》手机报在山东移动也开始试运行,目前正在通过加强横向合作及各种方式扩大用户群。另外,与山东联通的手机报合作也已经在运作中,不日即可上线。
4问出版集团数字出版焦点热点 Q1.是否应结成联盟防止内容“贱卖”? 周锡培:联盟在出版商一致对外(技术、渠道等方面)增加话语权,增加分成比例等方面会发挥一定作用。因此,成立联盟,防止内容“贱卖”是可行的。现在传统出版商已经逐渐认识到了内容的重要性,大力发展数字出版业务,成立独立数字出版企业其实就是例证。 林清发:这个提议很好。联盟早一天成立,出版商早一天收益。但是成立这个联盟有一定难度,我建议由业内权威机构倡议、牵头,这样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翁铭泽:这个很难,各个企业数字出版的资源、质量、规模不一样,实际操作上也会有很大难度。特别是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由于各个权利主体的基础不一样,利益诉求的不一样,这个联盟能不能有效运作都是个问题。我不大看好以联盟的方式来议价,而且这个联盟还有垄断的嫌疑。 各集团还是要看自己的定位和发展方向,根据自己的需要,可以和移动运营商合作,也可以和SP 合作,也可以自己做成终端。如果感觉和移动分成的比例太小,可以另外寻找路径,现在路径也是多样化的。结成联盟是一个选项,但这个选项的操作性有问题。 宋吉述:联盟很有必要,但当前出版业状况很难使联盟奏效。中国虽然有大的出版集团,但仍然非常分散。过于分散与缺乏联盟,使出版社基本丧失了议价权。另一方面,从手机阅读的收入来看,主体还是原创作品,传统出版社在其中占的比例很小,引不起移动运营商的足够重视。 另外,如果要形成联盟来议价,应扩展至整个电子阅读行业。但从长远来看,联盟只能解一时之痛。根本的解决办法,是要加快出版企业的并购与合作。目前来看,这方面虽然有所推进,但由于体制、行政管理等方面原因,大规模跨省并购仍然存在很大阻力。这种分散的局面不改善,产业难以形成规模,内容被“贱卖”就很难改变。 黄海晖:站在行业的角度我们是非常支持的。整个行业都要高度重视数字出版新产业链条的构建,比如在手机阅读中,出版商应该占据什么位置,发挥什么作用,这需要出版业自身的整合和共同的行动。 联盟的作用在于形成一致性的行动,但要实现这一点其实并不容易。从另一个角度看,运营商的手机阅读业务本质上是一种电信增值业务,有自己的规律,我们有时需要更开放的心态,不能完全从传统出版的模式去考虑,出版商与移动运营商的关系并不完全等同于传统出版与发行的关系,不能只把眼光放在分成比例上。 程国重:“贱卖”不是从今天开始。早些年与方正、中文在线等的合作就是只有提供电子文件,根本就没有销售数量和结算明细这样的数据。出版社只授权三年,但至今仍在使用,并成为其与其他平台合作的资源。移动阅读平台的出现,是出版社近十年来在电子图书这一块回报最多的。 陈钢:对这种观点我完全赞成也充分理解,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实现的难度还是很大的,而且是否合法也不太清楚。由某个或某几个出版集团来组织,是否具有号召力也不确定。 北方联合出版传媒:从宏观层面上看,建立联盟是解决利益冲突的一种有益探索,有利于达成产业链各方的利益协同。从微观层面上看,现阶段,出版集团介入和融入数字出版产业的最大优势和竞价能力都体现在内容资源上,因此,防止内容“贱卖”,提高市场竞价能力的最有效办法是强化内容创作生产,提高内容竞争力,形成具有市场差异化、符合网络用户阅读需求的内容品牌优势。无论纸阅读还是数字阅读,决定消费、决定市场行为的最终因素一定是有价值的内容、满足需求的内容。
Q2. 下一步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周锡培:第一、人才。这是数字出版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做好数字出版需要复合型人才,需要领军人才,还需要专业人才,这样的人才数字出版企业都缺乏。第二、资金。数字出版业务属于资金密集型业务,没有充足的资金就不可能实现良性发展。第三、运营模式的锻造。这里说锻造指的是在市场上不断摸索、不断实验,找出符合公司自身发展的商业模式。 林清发:第一是人才问题。我们要改革人才管理制度,积极培养和引进数字出版人才。第二是整合聚集优质内容资源。第三是对优质内容资源进行针对性的编辑加工、市场开拓、数字版权开发和保护。 翁铭泽:我们要继续扎扎实实做事情,先把传统出版做好,在传统出版发展过程中,利用数字出版技术提高传统出版的效率,为今后复合型出版、多种形式出版打好基础,这是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另外我还是希望,版权保护、格式转换这些问题是能够通过不断更新的技术和当前的各种平台获得解决的,这样数字出版未来的路会走得更稳健更快。 至于技术、人才我认为不是问题。比如,在易文网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就培养了一批具有网站专业知识的人,在集团ERP 过程中可以培育一批利用数字工具进行全编辑流程的人才。在未来数字出版的实际运作过程中,社会环境可能会是更大的障碍,比如互联网的免费阅读习惯、盗版的存在等等。 宋吉述:一、多种互联网经营资质的审批问题。例如移动增值业务许可、互联网相应经营资质等。二、加大产业发展扶持力度,尤其是对龙头企业、龙头项目的扶持。 黄海晖:发展数字出版的外环境这两年一直在向好的方向变化,已经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机会。未来一两年是“占位”的最佳时期,出版集团必须把握住,快速反应。客观上说,现在我们在体制、机制、团队、规模、发展速度等方面均存在不足。 程国重:找准项目,并坚持做下去。 张赛加:首先是投入和产出的问题。赢利模式还是一大困扰,虽然有的赢利模式很清晰,比如盛大、中文在线、北大方正、kindle 等等,但对于出版集团而言,有些模式很难复制。其次是技术和人才的缺乏。我们现在的对手很多是民营的数字、IT 公司,他们的体制是非常灵活的。相对而言,我们的技术和人才尚不能完全直接从市场而来,配套的薪酬体系也还需要改革。此外,我们的风险承受能力和资本的运用要适应数字出版这个灵活的创意产业,还有一定难度。国资的数字出版公司要想有好的表现,还需要不断的变革和努力。 陈钢:山东出版集团数字出版迫切要解决的问题目前来看还是资源整合,包括同类机构和部门的重组,内部解决同质竞争问题。数字资源整合,解决“小”、“乱”、“散”问题。 北方联合出版传媒: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数字出版的运营模式和盈利模式,以及内容管理系统和平台的建立、数字出版专业化运营人才的培养与引进。
Q3.如何扭转产业融合中传统出版商的弱势? 周锡培: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是因为仅仅抓住了用户,还配以了成功的增值模式。数字出版要想发展的好,快速发展,就要紧紧抓住内容,多在内容上下功夫,除了在吸引一次客户外,通过内容的深加工吸引二次、三次客户,紧紧将用户吸引在周围。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为用户提供更加便利的增值服务。 林清发:随着各种数字阅读活动的开展,面向大众、面向教育、面向基层的电子阅读产品的普及,以及读者新型阅读习惯的养成,将进一步带动市场需求。读者多样化的阅读需求对数字内容产品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数字出版需要对内容资源进行实质性再造,做进一步加工处理。这是我们的强项,因此我们要牢牢控制住内容的版权和内容的定价权,真正做到内容为王。 翁铭泽:今后内容一定为王。但是如果我们一直把自己局限在传统出版范围里运作的话,肯定成不了王,肯定做不大,肯定是永远处在弱势地位。因此,我们必须先要把自己的内容做好,把基础工作做扎实。同时,利用信息化、网络化和数字化最新的工具来进行自我改造和提升。 宋吉述:扭转这个弱势对出版企业是很大的挑战。因为互联网具有高度垄断性特征,一旦形成垄断,很难推翻。同时,互联网又具有很容易派生、延伸产业链的特征。这两个特征结合,就会越来越强化垄断性企业,而新入者则生存困难。所以,整个出版行业必须花费很大的力气,付出很大的努力,才有可能从总体上改变这个局面。 在数字阅读时代,传统出版面临的不是有没有优势问题,而是生存问题。因为传统出版存在的三大立足点——出版印制、宣传营销、物流结算,都受到了致命冲击。亚马逊及国内原创文学网站纷纷与作者直接签约,已经显示了这一趋势。而且这一趋势会随着网络发展、阅读习惯改变及国家文化政策调整而加快。在此情况下,出版社所应考虑的首先是转型,能否成功并取得主动权是个极大的挑战。 黄海晖:对于信息产业,我们是新的进入者,从不懂到懂、从浅层次到深层次的理解,有一个逐步提升自己地位的过程,这过程中最主要就是要改变,跳出出版去看数字出版,真正把握信息产业的规律。这几年,通过实实在在的成果,我们进一步增强了发展数字出版的信心与决心,进一步明确了发展数字出版的思路与方向。我们很有信心地说,数字出版是可以持续赢利的,是大有可为的。 程国重:新的技术、新的业态,总会带来行业的变革,传统出版社并非注定就是数字出版的主体,比如盛大、比如当当、比如移动,可能就是数字化阅读的服务商。 张赛加:只有加快改革,融入这个大的潮流里面去才有出路。这个潮流的特点,与过去传统出版的特性有太多不一样。理解互联网,理解数字技术,快速应对不断出现的新发展、新事物,这对我们来讲是必须面对的新课题,是难题。 陈钢:传统出版的优势是内容,如果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会永远受制于人。我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一是传统出版单位要真正从思想上把技术尤其是IT 技术摆上重要的地位;二是国家出版行政管理部门要有相应的政策和措施,鼓励传统出版单位的技术研发和人才队伍培养。 北方联合出版传媒:传统出版商在数字出版浪潮中谋求新发展,需要把握三个立足点:一是坚定实施数字出版发展方式转变,坚定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二是坚定实施内容自主创新,始终保持内容开发建设的资源优势和竞争优势,确保内容提供商主体角色和主流地位,在数字出版产业分工链条中掌握内容资源主动权;三是坚定实施资本运作整合有效资源,始终保持出版资本在市场发展潜能大、空间广阔,将资本运作的眼界聚焦到资源和技术的“高地”,寻求参股、并购、重组的可行性,通过重新布局资本结构,带动调整改变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人才结构、利润结构。
Q4.是否需要那么多的数字出版基地? 周锡培:在一些数字出版发展快、发展好的地方建设数字出版基地是有必要的,能形成规模效应。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存在概念乱用的现象,数字出版基地在有些地方成了“圈地运动”。我认为,数字出版基地的成立一定要精、要专、要有特点,各基地要有差异化。相关主管部门要在这些方面多下功夫。 林清发:总署的战略规划是正确的。建设数字出版基地,可以提高数字出版产业的集中度,发挥产业集群效应,推动数字出版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带动、辐射地区数字出版共同发展。 翁铭泽:通过基地吸引社会上更多资源进入,对于数字出版以后的发展是好事情。通过数字出版基地的产业聚合效应可以在数字出版方面形成好的产品。目前有的基地做得实在一些,有的则形式化一些。上海的国家级数字出版基地目前还处在打基础的阶段,但已经初步体现了一定的聚合作用,只是目前和传统出版的关联度不太大。 基地多少不重要,关键是质量。在基地的初始阶段,更多的是体现在融资、圈地,得到政策支持和政府的优惠上,现在很多地方都在尝试,尝试是有好处的, 这点也无可非议。但是未来的基地里面一定要逐步孕育出数字出版平台,产业链也能通过基地聚集起来。最后还是要看这个基地能不能对产业起到推动作用。通过基地的运作和市场的淘汰,以后能有几个非常成功的就很好了。 宋吉述:从地方出版业的升级发展来讲,发展数字出版基地是有必要的。因为基地会带来政策扶持、税收优惠等实质性利益,从而促进数字出版企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基地会产生集聚与带动效应,加强行业沟通,推动某一区域的数字化出版。 到底应该有多少基地还很难说。在数字时代里,地域并不像传统产业那样起到重要的限制或推动作用。总体来看,应有多少基地不是现在讨论的主要问题,最重要的是每一个基地的运作机制与运营推进方式,一定要符合数字出版发展的客观规律。 黄海晖:我们正在建设广东的国家级数字出版基地,基地对于聚集地方的资源,特别是政府和产业的资源很有价值。我个人认为,总署推进基地的建设,很重要的一个目的,是希望通过这样的平台争取到各方的资源,来共同推动各地数字出版的发展和整个行业转型,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基地不怕多。如果每个基地都能聚集到更多发展数字出版产业的地方资源,这是大好事。 从国家布局来考虑的话,基地不在多,而在于差异化。各个基地应当根据地方特色、自身能力、产业基础、资源条件,确定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向,应当在构建新的产业链条和商业模式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应当在创新出版产业融资模式和建立风险投资机制方面承担更大的责任。避免最后走向单纯的物理空间建设。这需要行业主管部门的引导。 程国重:目前各省基地多数都是在筹建阶段,政策、资金能否到位,影响着基地建设能否落到实处,对数字出版产业真正发挥作用。基地数量不是问题,解决实际问题才是最重要的。 陈钢:个人的看法是大可不必,这么多数字出版基地,其实干的事情基本上是一样的,当数字出版基地建设变成了一种运动拟或是某种政绩时,也就失去了其本质的意义。国家对数字出版基地建设的目标似乎也不是很明确,在地域上如何布局?各个基地如何定位?等相关问题,从上述已成立的数字出版基地中,似乎并没有看到端倪。 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通过建立数字出版基地,促进产业集群式发展,有利于催生和构建数字出版发展的产业大格局。建立数字出版基地要结合地域分布、资源分布、技术分布、市场分布等多重价值予以综合考量和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