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jrigjwwe9r0t_Template:TContent
云章科技-出版行业信息化建设最好的合作伙伴-数字出版:解决中国出版业现代化的唯一选择
 
云因公司与平章公司强强整合 全面推进出版行业信息化建设
 
 
 
 
  专家观点   
 
数字出版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专家观点 -数字出版
 行业信息化
 出版集团信息化
 出版社信息化
 文化公司信息化
 数字出版
 其它
 
数字出版:解决中国出版业现代化的唯一选择
发布时间:2011-11-01 【选择字体:
fjrigjwwe9r0t_Info:InfoContent

  目前,数字出版已成为行业的热门话题。9月18日~19日,由中国编辑学会科技读物编辑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现代技术条件下编辑出版工作研讨会”在苏州召开。61篇论文入选会议交流、12篇论文大会交流以及分组讨论……短短两天时间,与会代表间有沟通有交锋,为业界捧出了丰硕的成果。

  会上,来自全国各地出版集团、出版社、高等院校以及数字技术运营公司的近百名代表,针对如何打造数字出版产业链的一些思考和建议,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数字出版 面临跨越式发展机遇

  2009年,我国数字出版总产值达799.4亿元,2006年~2009年年均增长率超过55%。2010年1月4日,新闻出版总署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动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发展数字出版等非纸介质战略性新兴出版产业”的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发展现代出版发行业,积极发展数字出版,重视网络媒体建设,并把发展数字出版、数字印刷技术和发展新媒体列为科技创新的重点。

  与此同时,随着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在极大地改变着出版的传播形态和传播方式,也改变着整个出版业的发展态势。数字出版产品的不断发展所形成的产业链,为数字出版的发展堆积能量。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离不开数字产品和数字服务,社会的每一个单元都成为信息技术的受益者。

  中央和地方政府对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重视;数字出版基地在各大城市逐步建设;数字出版的社会认同度明显提高,产业化概念逐步清晰。“沐浴政策春风, 2010年,中国数字出版面临跨越式发展机遇。”围绕数字出版这一话题,与会者展开热烈讨论和深入交流。

  “阅读革命正在升级,互动阅读的时代即将到来。”安徽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裁王亚非认为,目前国内渠道之争的格局主要由通信运营商,手机终端商及阅读器和平板电脑生产商三分天下,三种销售模式决定了数字出版的市场形态。互动阅读将是全媒体出版新形式。

  湖北长江出版集团总编辑周百义认为,近年来,面对数字化的挑战,传统出版对接数字出版已成为出版界的共识,我国出版集团在数字化的产业升级与市场运营中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特别是各大出版集团已经在数字化发展方面开启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探索。周百义将其概括为五点:一是各大出版集团纷纷设立了数字产业的管理执行机构与领导决策议程,大力培育新媒体的市场运营主体与产业投资力量;二是不少出版集团开始重视数字传播平台建设;三是部分出版集团结合自身的产业资源禀赋,开始在专业领域与特色项目上拓展新媒体业务;四是出版集团所开拓的新媒体业务种类呈现多元化的发展态势;五是出版集团在发展新媒体业务的同时,已经有效推动了企业自身的信息化建设,主要体现为内容资源的数字化与管理体系的信息化。

  电子工业出版社总编辑李新社则将其喻为数字出版大跃进。他认为,中国互联网特色之一就是:人多网多,网民更多,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可能为数字信息的出版者、发布者、传播者、接受者和消费者。网络技术和新的传播平台的日渐成熟,全民参与数字出版使数字出版大跃进的基础形成了。

  “站在全球视角审视数字出版的发展现状,科学研判其发展趋势显得尤为重要。”江西省出版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钟健华认为,从美国、日本的数字出版发展给我们的启示是,发展数字出版信念要坚定;发展数字出版空间广阔;发展数字出版模式丰富。

  传统出版 向数字出版转型任重道远

  数字出版是我国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的战略重点和未来发展方向,传统出版应加快向数字出版转型的步伐,努力实现出版业技术升级和战略转型。但是,尽管近几年政府加大了对数字出版发展的扶持力度,我国的数字出版产业取得了较大进展,传统出版对接数字出版已成为出版界的共识,但与美国等文化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然十分明显。

  “我国的数字出版产业尚未真正形成一条由内容提供、技术供应、渠道运营、衍生服务四个部分组成的完整产业循环链条。”钟健华认为,正是因为我国出版企业技术和资源的缺失,无法在“编、印、发、供”的传统产业链中再生出一条“出版新产业链”,致使大多数出版企业在进入数字出版领域的过程中表现出一种犹豫的心态,曾经一度将数字出版作为出版产业的搅局者和外侵者来看待,数字化出版的许多基础性工作仅处于点缀阶段,往往是简单地将纸介质图书电子化处理后,除了各自为政建立内容数据库外,其他环节则基本处于停滞状态,投入产出的循环链完全孤立和断裂,传统出版陷入生存的困境已是不争的事实。

  “与渠道之争战火四起相比,内容供应商还处在产品研发的摸索阶段。”王亚非如是说。

  周百义也表示了相同的担忧,他认为,虽然出版集团在信息化建设与数字出版探索中取得长足进步,但如果从新媒体的整体发展状况看,出版集团相关业务的市场影响、产业比重与赢利能力还较为有限。

  “要做‘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的主人,而不是被‘三化’牵着鼻子走,渐渐地丢失了自己的主体地位。”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所长郝振省提出,要充分肯定新技术条件下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对编辑出版工作的积极作用。同时,对新技术条件给编辑工作带来的积极效应,也不能把话说满,甚至一边倒,只看到其先进生产力性质的一面,看不到其对编辑出版工作提出的挑战。要防止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最后,面对新技术条件对编辑加工能力的挑战,应该从宏观、微观和主体方面进行应对。

  在新闻出版总署信息中心(互联网出版监测中心)副主任,中国出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成勇看来,到目前为止,国内还鲜有出版社宣称自己成功走出一条数字出版的发展道路,找到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

  人民卫生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胡国臣认为,数字出版对传统出版已经构成了不小的挑战,并且传统出版社在向数字出版转型过程中,尚需在版权保护、赢利模式、数字技术标准等方面进行不断的探索。

  “在数字时代,如果我们对于产品的定义依然是‘图书’,而不是信息,我们对产品的理解依然是一个商品,而不是服务,这种理念继续下去,数字出版只能是数字化的传统出版,而不是数字时代的出版。”交流中,大家一致认为,数字出版物绝不仅仅是简单的电子书,数字出版运营模式和流程也不仅仅是简单地把纸质图书变成电子书在网上销售。作为一个崭新的技术概念,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全方位地理解它,看它对出版业的影响。应该说,数字出版改变了传统出版业务流程,在信息的组织与制作、编辑审读与测试、生产过程与管理、传播的形式与渠道等方面更具优越性。

  “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在新产业链中需要寻找新位置。”王亚非的观点是所有与会者的共识。沿着旧地图,找不到新大陆。当数字出版面临新的机遇,对目前数字出版的生态环境和发展趋势进行一次大致梳理,看到危机,找到商机,才能从容应对下一轮的出版业态洗牌。

  内容依然是数字出版 核心竞争力

  “内容是出版的灵魂,‘失魂’的出版,免不了‘落魄’的结局。”与会专家提醒业界,数字出版还是内容“为王”。因为在数字出版时代,出版业是完完全全步入了“内容为王”的时代。

  “出版业现在流行和使用的很多载体和终端也终将会被淘汰和替代。回归到数字出版产业链的原点,在内容提供、技术供应、渠道运营、衍生服务这一数字出版的链条中,内容提供永远是这一链条的发动者,永远是这一产业的源泉。”钟健华认为,对于出版企业来说,尽管在做数字出版的过程中存在着转型机会,但是内容品牌力与内容生产力在任何时候都是出版企业做数字出版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为了避免“舍本求末”、“画虎不成反类犬”,大多数出版企业的工作重心将逐渐后移,在解决好如何使已拥有的内容可以跨媒体服务于更多读者的基础上,再把内容做成产品,作为产品提供商,最后完成信息服务商的角色转变。对于出版工作的主体操作者――编辑,过去的主要任务是“如何找到好东西”,并且能够在最短时间内被读者购阅。“在数字出版时代,虽然面对选择性更为丰富的海量信息,但这个主要任务是不变的。”

  “出版人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对内容的选择和拥有。”王亚非表示,安徽出版集团自有数字版权图书数千种,同时旗下八家出版社的大量编辑人员每年都在推出种类繁多的新书,更重要的是,这些编辑人员对内容的挑选和对选题的把控在数字出版领域同样重要。王亚非说,传统出版的作者、编辑、专家、评论家、译者、名人仍然是“互动阅读”内容的创意源头,他们整理的文字、图片与思考是制作多媒体电子书的元素材。

  利用现有人员在专业上的优势寻找好的数字出版资源,是安徽出版集团发展互动阅读的根基。目前安徽出版集团在与众多内容合作伙伴的战略协议中,已经锁定了两个互动阅读项目的优质选题。

  “出版集团应该专注于互动阅读数字内容的研发,只有不断提供高端品质且有规模保证的‘未来书’,通过一次对内容的开发和多次对软件的转换去适应各种渠道的销售,才有可能在新的产业链中找到位置,体现内容为王的核心意义。”王亚非如是说。

  打造完整产业链 扩大生存空间

  数字出版产业根本上讲是文化创意产业。在信息时代,出版社的角色从产品服务的角色逐步向信息服务商转变。提供知识和服务已经成为出版人的责任和主要任务。

  代表们一致认为,目前IT厂商不断开发所谓第三服务业,大力加强与内容出版商的合作,大有谁占有了独家内容资源、品牌资源,谁就能整合出自己新的竞争力,在下一轮的竞争中胜出的味道。传统出版业本身也必须要扩张,否则就会被其他的产业淹没,而出版扩张的最好理由当然就是数字出版。

  “数字出版未必一定就是一种独立的产品,可以是产品开发环节的一种思路,也可以是产品销售之后的一种服务手段,还可以是产品本身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数字出版的发展带动出版链的拓展,创造着新的商机,延伸了出版产业链。”与会代表对未来充满了信心,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数字化是传统出版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数字化的迅猛发展导致对传统出版业态的部分替代和冲击的同时,不完全会导致传统出版行业的迅速枯竭、萎缩和消亡,传统出版业自有其新的路径可循,自有其生存的空间和存在的价值。”钟健华认为,数字出版有跨界化整合、服务化商业模式、内容价值的核心地位不会改变三个趋势。

  周百义则认为,出版集团既要充分挖掘业已积累的传媒资源,又要牢固遵循新兴媒体的市场运行规律,进而在借鉴国内外成功的数字传播产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一条符合自身发展现状与沿革轨迹的数字化升级路径。

  目前数字出版的先行者已经推出了诸多活力四射的样本,互动阅读借助视频、网络外链与flash动画技术,正在极大的颠覆传统阅读体验。但尽管互动阅读的热潮初露端倪,并且先行者在早期发展中拥有诸多优势,但在这一数字出版产业新链条中,出版社应该占据哪一个环节?

  “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可以尝试不同的数字出版商业模式。”刘成勇认为,传统出版社向数字出版转型有不同的发展阶段,从内容提供商可以向产品服务提供商提升,再向前一步成为平台运营商。他提出,出版企业要选择好自己的定位和商业模式。他认为,中小出版社适宜做内容提供商;大社名社适宜做产品服务提供商;出版集团适宜做平台运营商。

  “随着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的转型过程,一条新的产业链、价值链和新的赢利模式必将形成。”安徽出版集团在数字方面的有益探索,让王亚非在这方面有了更多思考。他表示,渠道对内容的需求决定了内容表现形式的发展趋势。无论是手机、阅读器或者平板电脑,都不再满足于纸质书的数字平移。未来的“电子书”不是“书的电子版”,要想替代纸质书成为一种主流的内容载体,它必须超越纸质书的所有优势,用新思维和新手段提供辅助阅读的更多附加值,而不是仅仅模仿纸质书的使用经验。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数字出版是出版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已经成为出版业发展的方向和潮流,也是解决我国出版业现代化的唯一选择。我们应当与时俱进,顺应潮流,加快发展数字出版,改造传统的出版业。不断扩展出版业的内容和形式,从而实现个性化的出版、按需出版、即时出版、远程出版和一种信息多种载体传播的复合出版的目标。

 

关于云章 | 常见问题 | 资料下载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云章科技有限公司

编号: 京ICP备15007995号-4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084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苏州街18号院长远天地大厦A1座601、B2座1110
电话:13601051627   15910670880  
邮箱: mail@pzc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