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jrigjwwe9r0t_Template:TContent
云章科技-出版行业信息化建设最好的合作伙伴-信息化管理是出版社的必然选择
 
云因公司与平章公司强强整合 全面推进出版行业信息化建设
 
 
 
 
  专家观点   
 
行业信息化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专家观点 -行业信息化
 行业信息化
 出版集团信息化
 出版社信息化
 文化公司信息化
 数字出版
 其它
 
信息化管理是出版社的必然选择
发布时间:2009-09-11 【选择字体:

  (4)新出版的图书品种数量越来越多,同质化的趋势越来越严重(1995年全国出版的新书品种为9.7万种,2005年全国出版的新书品种为22万种)。出现了一些类品种的区域垄断的现象,而且这将成为一些有实力的出版社和图书营销企业乐于采用的一种营销模式。强势卖方市场的格局,导致市场经营风险几乎全部移往上游的出版社,营销企业大量占用出版社的流动资金。
  (5)图书营销企业在不断地根据自己的实力调整自己的定位:一些有实力的国有图书营销企业(例如一些省级新华集团)希望引领市场,争做中盘,中盘市场在新的起点上将得到较大的发展,并且有较强实力的民营资本介入中盘市场。
  (6)市场进一步细分,一些有实力民营图书营销企业走出了一条规模适当但是有专业特色的经营之路。
  (7)随着网络支付工具和支付手段的不断完善,图书的网络化经营,数字化出版发展非常迅速。2005年电子书的销售册数已经超过1000万册,这是出版业发展的重要的方向,有人甚至认为网络出版物最终将替代纸质出版出版物。
  以上列举的这些值得我们关注的业界动态,特别是由政府推动的,已经在我国部分省市开始,并且即将在全国展开的文化体制改革,对于许多出版社来说既是一次挑战又是一个机遇,这预示出版产业的资源掌控格局将出现一次重新洗牌,有一部分系统资源(行政资源)将受到政策的遏制。市场将会出现更加激烈的竞争态势。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有一部分不讲诚信、信誉较差的新华书店和一部分市场资源和品种资源掌控能力较差的中小出版社,将逐步被市场边缘化,在未来的发展中成为图书出版产业生物链中的末端,随时有被吞并或退出市场的可能。
  为了应对激烈竞争市场发展态势,民营、国营的图书营销企业以及许多的出版社都在加强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
  2.提高综合竞争力需要加强出版信息化
  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体现在两个方面:对内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对外有较强的产品开发能力和营销渠道的开拓能力,而这正是核心竞争力的体现。要提高出版社的核心竞争力,关键就是两个方面:
  一是开发适销对路的图书品种。这就需要图书市场给出版社一个准确的市场信息,来保证个性化的、不确定的、数量众多的读者需求,所以,信息的畅达成为图书流通交易乃至于出版社生产组织的重要元素。
  二是建设畅通的发行渠道和读者需求信息的反馈渠道。而传统的图书营销模式是将出版的图书放在书店(卖场)销售,书店(卖场)是收集读者需求信息的最便捷的场所,这一种信息采集方式显然不能满足现代出版的要求。
  从理论上来说,要提高出版社的核心竞争力,就是要做到能够最大程度地将出版社出版的产品信息传递给读者,最大程度地将读者的需求信息反馈给出版社,我们称之为产品信息与需求信息的有效引射。但在传统的图书营销模式下,仅仅依靠实体的卖场来完成产品信息与需求信息的有效引射,是难以实现的。

  而眼前图书市场的实际状况是,整个行业的信息还处在混乱、零散的状态。首先,书店(卖场)在进行图书销售时,交易瞬间产生的市场信息无法反馈给生产者,而生产者又需要根据市场进行生产。其次,每年图书市场新增品种十几万(2005年全国新版图书品种达22万种),有些书店的动销库存品种多达五六十万种,我们不可能指望有一个如此庞大的卖场来满足品种信息与需求信息的有效引射。再次,出版社为了占领市场,生产者与中盘往往在不了解销售与库存的情况下铺货发货,所有产品信息由下游门店自己做,销售和库存信息返回不到上游,导致退货增长,结算困难,造成很大的市场风险。
  所以 “买书难,卖书难”依然是困扰书业的两大难题,可以归结为一个核心的问题——信息流通的障碍。根据现代营销理念:市场没有物理屏障只有信息屏障。信息的严重不对称是导致“买书难,卖书难”的主要症结。
  中国书业上、中、下游不同企业之间交易信息屏障的问题、系统内信息孤岛之间信息流动不对称的问题、行业系统信息无法有效流动的问题,是导致中国出版行业目前发货盲目、退货剧增、库存暴涨、诚信缺失、资金断链、效益下降等问题的主要根源。如何建立一个能够满足品种信息与需求信息有效引射的信息平台,这一问题就摆在中国的出版界面前。而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这个平台的建立提供了可能。网上书店(虚拟的卖场)是行业的一种新型的营销模式,它的优势是海量的存储、便捷的查询、轻松的消费和多样的服务。这些往往是实体书店力所不能及的(如图二所示),而网上书店的建立同样对信息化建设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所以,出版行业普遍都越来越重视信息化建设,希望通过整合市场信息,改变混乱、零散的状态,从粗放的管理模式转变为精细管理。
  根据以上的分析,要做大做强图书出版产业,就要加速产业升级,也就必须尽快地加强信息化建设,尽快融入到这个出版发展的大趋势中,这是形势的发展对于出版社提出的战略性的要求。对于出版业来说,信息化既是资源更是武器,它已不仅是单个出版企业规模发展的需求,更关系到一个产业的前途。
  三、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的对策
  在考察过程中,我们对出各版社信息化建设的一些具体操作方法特别感兴趣,有一些做法对我们今后进行信息化建设,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出版信息化建设的绩效与需求分析
  对出版信息化建设的绩效进行准确的评估,对出版社自己的需求进行正确的分析,是出版信息化建设的前提。
  出版信息化的绩效,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
  对于出版社内部而言,出版信息化是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提升的过程,是业务流程的优化过程。通过规范业务流程,可以提高经营决策水平,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降低产品库存,缩短图书制作周期,降低管理费用和营销费用,加速资金周转。
  对于出版社外部而言,出版信息化的过程是出版社核心竞争力提高的过程。通过建立网上商务平台,可以提高客户关系管理水平,拓展销售渠道,提高与分销商和读者的沟通能力,提高出版社的综合竞争力。
  基于以上认识,我围绕以下两个方面来分析出版社信息化建设的需求:
  (1)提高工作效率,规范业务流程
  管理集成信息化技术状态的表述是“同构系统,无缝连接”,其特点是:数据采集的唯一性、数据流动的实时性、数据交换的互动性、数据使用的共享性。
  信息化管理系统具有数据的唯一性和实时性,数据导入功能可以实现全社信息和业务数据高度共享。各种业务信息随流程实时一次生成,以提高数据的信度,减少重复数据采集所带来的差错。从管理的角度来说,除必须的单据和签字使用纸面形式外,大量的过程性审批可以在网上完成;从编辑的角度来说,避免了重复输入书稿信息等手工劳动,为编辑工作和编务管理带来很大的便利。这样就大大减少了重复劳动,减少了中间环节,减少了纸面档案,方便数据的保存。
  信息化管理系统对图书的整个生产过程实行流程管理,对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监控,它使我们摆脱了原有制度中的卡片制作、数据计算、报表填写等繁琐的手工劳动,只需手指轻动就可以进入实时状态,看到过程,完成结果,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信息化管理系统具有完善的、多角度的查询检索功能。有选题编号查询、作者姓名查询、书名查询、责编姓名查询等多种查询手段,只要记得其中一种信息,通过查询功能就能查到每一个品种的动态和静态的各种信息。
  (2)提高产品开发能力和客户关系管理水平,拓展销售渠道
  要加速图书出版产业升级,信息化建设的具体任务就是要通过建立出版社自己的商务网站,建立完善的网上电子交易系统等一系列的技术手段,提高出版社产品开发能力和客户关系管理水平,拓展销售渠道。
  信息化管理可以充分运用现代化手段和互联网技术向社会和读者展示企业形象,发布出版信息,实现可供书目的网络化发布、新书信息的网络化宣传与订购,随时将本社的最新图书信息和营销策略迅速传递给广大读者和各分销渠道,同时建立有效的市场动态反馈机制,加强与分销商、读者的及时沟通,便于销售人员和选题开发人员及时了解市场、适应市场变化。出版社的领导也可以从大量的市场信息中建立模型,为经营决策提供依据。
  2.制定出版信息化建设的长远目标和近期计划
  出版社要改变其管理方式和业务流程往往会遇到很大阻力,所以,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和难点是管理流程的优化和改造,这也往往是决定信息化实施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因此出版社在信息化建设推进过程中,应认识到实施过程中的难度,制定远期规划和近期目标,充分调研,精心组织,分步实施。
  (1)近期的目标
  ①建立集成的图书出版信息系统,做到编务管理、出版印制管理、原材料管理、库房管理、发行管理、财务管理统一在一个系统中,共享数据,有计划地按流程组织生产、销售和财务核算;
  ②将办公自动化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内部服务等纳入系统中,达到一个高度集中的反映出版社管理现状的管理信息系统;
  ③建立并逐步完善出版社的网站,逐步建立完善的网上电子交易系统;
  ④信息化系统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在员工对管理模式有了新的认识后,可以考虑系统的升级,根据产品、市场的变化来促进流程优化和改造;
  ⑤出版资源信息化。将出版社已经出版的图书和新版的图书数字化,由此形成庞大的图文数据库,逐步建立出版资源数据库,为发展数字化出版奠定基础。
  (2)远期的规划
  ①开发应用供应链管理系统,对原材料供应商、作者等上游资源以及批发商、终端书店、读者等下游资源统一管理,建立作者投稿数据库、完成网上采购、网上交易等相关业务;
  ②开发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根据有效的读者信息指导产品开发和销售;
  ③建立强大的企业门户网站,扩大出版社资源的外延,开发网络出版资源,以数字化出版作为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④充分利用信息资源,以更加丰富翔实的信息辅助高层决策,从而提升出版社的生存能力、竞争实力和发展潜力。
  3.做好信息化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
  ①选择优秀的软件和硬件供应商作为战略合作伙伴。慎重而理性的软件选型是系统顺利实施的前提,以快速、安全、稳定为目标的网络架构、硬件准备是系统顺利实施的基础。所以,实施前要充分调研,选择行业领先的技术和经验丰富的软件和硬件供应商作为战略合作伙伴。
  ②提高员工对信息化管理的认识水平。要保障出版社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推进和稳步落实:一是需要出版社“一把手”和全体社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有力的支持,正确定位,把握方向;二是需要信息实施部门和各业务部门的积极探索、技术保证和全力推进;三是要让全体员工对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实施风险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全体员工要理解、积极参与和密切配合。
  ③提高员工对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内力。要重视对全体员工进行技术培训,通过培训提高员工对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使用水平。
  4.信息化建设的后期配套措施
  ①保持持续稳定的资金投入。出版社每年对信息化系统的维护以及进一步的配套开发都应有一定的资金保障,可以采取“提出需求,立项投入”或每年预算投入一定数额的资金进行信息化建设两种方式,以保正持续稳定的资金投入。
  ②积极储备和培养自己的IT技术人才。培养自己IT技术人才可以为信息化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技术保障,为系统的升级以及进一步的配套开发提供技术支持。必要时应该成立专门的信息化管理部门,有一支专职信息技术队伍。
  ③建立良好的配套信息管理制度。应该建立《出版社信息化管理的有关规定》、《出版社计算机(终端机)管理办法》等相关的管理制度。

上一页 [ 1 ] [ 2 ]
关于云章 | 常见问题 | 资料下载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云章科技有限公司

编号: 京ICP备15007995号-4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084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苏州街18号院长远天地大厦A1座601、B2座1110
电话:13601051627   15910670880  
邮箱: mail@pzcp.com